9月12日晚,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在第四教学楼阶19教室成功举办以“国之所需,我之所向——从东华理工‘铀矿报国’三代学者看榜样的力量”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讲座特邀学院前院长、现任江西水利电力大学副校长周仲魁担任主讲,围绕学校七十年来服务国家铀矿事业的感人历程,为研究生带来一场深刻而充满感染力的精神洗礼。
讲座伊始,周仲魁以“时代呼唤:历史背景与民族抉择”为引,通过丰富的历史影像和校史资料,回顾了学校从山西太谷发端,历经抚州扎根,至南昌拓展的近七十年办学历程。他强调,东华理工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核工业命运与共,始终坚守“铀矿报国”的初心。随后,他分四个篇章深情讲述了李学礼、史维浚、孙占学、周义朋三代学者在铀矿采冶领域的奋斗足迹:“大地寻针”颂扬李学礼教授开拓奠基、理论创新的开拓精神;“点石成金”聚焦史维浚教授一线找矿、退而不休的坚守奉献;“继往开来”彰显孙占学教授承前启后、矢志创新的育人情怀;“戈壁坚守”致敬周义朋教授扎根边疆、默默耕耘的报国担当。
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事迹、一张张泛黄的工作照片,生动再现了东华理工人艰苦创业、科研报国的峥嵘岁月。许多同学深受触动,现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
一位同学在交流环节动情地说:“曾经我对‘核地报国’的理解停留在字面,今夜我才真切感受到这四个字千钧之重。作为新时代东华理工人,我们定将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国伟业。”
从太谷到抚州,从抚州到南昌,变的是办学地址,不变的是东华理工人“铀矿报国”“核地报国”的如磐初心。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始终坚持以核军工文化铸魂育人,持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院将继续深入挖掘校史资源与学科红色基因,激励广大青年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图/文 栖霞新媒体新闻中心 黄堃)
编辑:黄振 责任编辑:王嵩 审核:吕东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