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与水资源工程(081102)
【国家级特色专业】
善水润万物 良才护安澜
² 底蕴深厚实力领航
专业源于1960年创办的放射性水文地质专业,1978年更名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98年更名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专业和国家管理专业、江西省一流专业、江西省品牌专业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在江西省2次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2022年获评江西省四星级本科专业称号,2023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及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² 特色鲜明协同育才
培养具备扎实工科基础知识,掌握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及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高素质、宽基础、厚地学、强实践、创新化和国际化特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层次科研教学平台,建成了杭州、三峡、江山等为代表的系列教学实习基地,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江西省水利厅、地质局等共建产学研基地20余个。
² 强师优教匠心育人
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省级教学名师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外籍教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博士生导师4人;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江西省示范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和国家国防科工局科技创新团队。
² 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毕业后可以在水利、水务、环保、国土、城建、能源、地矿、农林等领域胜任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方面的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报、管理以及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等工作;近5年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达到90%以上,平均考研录取率超过35%。
环境工程(082502)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师资情况:环境工程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年龄、职称、学历与学位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有博士学位教师28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等省级人才5人、江西省金牌教师1人、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5人、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2人、国家注册环保工程师2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12人;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铀资源勘查与铀矿产品提取技术”国家国防创新团队、“铀矿采冶与环境修复”江西省示范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水文地质与生态环境课程群”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环境工程专业教工党支部为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4年获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专业特色:专业依托“铀资源探采与核遥感”全国重点实验室、“核资源与环境”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和“地下水污染成因与修复”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不断凝练和发展具有“核地环境”的专业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开展了“地学+大数据”、“地学+环境”、“核环境学+生态学”等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形成了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生物技术与生物修复理论、环境功能材料与污染控制、矿山土壤-地下水系统污染修复等发展方向。近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国家核能开发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合作(TC)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0余项,出版专著8部、教材10余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江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与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江西省地质局、江西省科学院、江西省环境科学与规划院、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水业集团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建了一批稳定的产学研和就业基地。
专业优势:环境工程专业源于1994年创建的环境监测专业,1998年更名为环境工程。环境工程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管理专业、国防军工专业、江西省一流专业、江西省“品牌专业”、江西省“特色专业”和江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获第2名,2019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对应学科点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术博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2018年)学位点。2024年入围全球环境与生态学科ESI排名前1%,进入全国环境类学科高水平行列。
就业前景:环境工程专业在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污染保护重大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日益强劲的国家和社会需求。本专业主要培养在环境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施工、监测与评价、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应用型人才。近5年,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达到90%以上,专业平均考研录取率达40%,大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政府职能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与技术骨干, 受到社会高度认可。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深探地下奥秘,精筑水韵华章
师资情况:专任教师27人,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教师占比85%,博士生导师5人。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国家级、省部级卓越教学科研团队4个,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江西省教学名师”等一批杰出教师。
专业特色: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建于1960年的放射性水文地质专业,发展于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依托地质工程学,以核军工为特色,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本科专业之一,2022年获批江西省一流专业。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和“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点和硕士点,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紧紧围绕“水资源、工程地质、生态环境”多学科交叉融合,聚集水资源开发、地热新能源、生态环境、灾害地质、战略资源水文地质等国家重大需求,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专业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行业领先、区域一流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专业拥有“铀资源探采与核遥感全国重点实验室”、“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地下水污染成因与修复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放射性地质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8个,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提供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支撑。专业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7项,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成果方面成绩显著。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26家单位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构建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践创新-工程现场实战”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在实践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就业前景: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服务于自然资源、生态环保、水文水利、核工业、城市建设和交通等国家重点行业领域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同时每年有大批优秀学子进入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研究生深造,培养了含外籍院士1人、大学校长4人和国家级勘察大师5人在内的大批高级人才。近5年来,毕业生平均去向落实超过90%、本科生升学率超过40%。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专业
聚焦民生智护碧水
师资平台: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硕士生导师12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70%。拥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1人;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水文地质与生态环境”课程群江西省高水平教学团队、“水力学”课程江西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等高水平教学团队;拥有“铀资源探采与核遥感”全国重点实验室、“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地下水污染成因与修复”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
优势特色:专业是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专业(毕业生国际认可),专业紧扣学校核地办学特色,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市政建设、饮用水安全保障、矿山水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社会需求,与江西洪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誉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20余家单位共建产学研和实习基地,培养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给排水拔尖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挑战杯”“深水杯”等创新创业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80余项。
发展前景:专业培养的学生“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考研升学率超过35%。毕业生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生态环保部门、水务集团、核工业企业、房地产公司、环保企业、设计院、施工单位等单位从事给排水工程领域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以及科研等方面工作。当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智慧水务、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高速发展,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市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