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0815)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水利工程是一门发展迅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与前景的专业科学,它涉及到与水利工程相关的勘察、评价、开发、利用、规划、管理与保护。主要研究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与基本工作技能与操作方法。注重研究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水动力与水文地球化学、金属矿产开采中的溶浸理论与工艺技术以及相关的水环境问题;研究与水利工程有关的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岩土工程地质勘查与评价以及水工建筑等问题;研究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水资源供求关系与供需矛盾。系统探讨解决这些研究领域各种科学问题的途径,以及面临的某些相关关键技术问题,不断充实专业理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二.研究方向
1.水文学及水资源
2.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三.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宽的地下水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素质高、有创新精神,适合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国土、水利、城建、农林、煤炭、冶金、环保等部门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水资源及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勘查、设计、施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教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等工作。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了解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领域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本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专门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试验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地下水资源评价、勘探、开发、管理以及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的勘查、规划、设计、施工和治理的能力,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语言表达和外语写作能力。
4.热爱生活,身心健康。
四.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备注 | |||
一 | 二 | 三 | |||||||
学位课程 | 公共基础课 | 10001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 必修6个学分 | ||
10001002 10001003 | 英语(Ⅰ、Ⅱ) | 144 | 4 | √ | √ | ||||
专业必修课 | 12040121 | C语言 | 40 | 2 | √ | 4门课 8个学分 | |||
12030101 | 现代水文地质学 | 40 | 2 | √ | |||||
12030102 | 应用水文地球化学 | 40 | 2 | √ | |||||
12100054 | 数理方程 | 40 | 2 | √ | |||||
非学位课程 | 专业选修课 | 12030103 | 水工环进展 | 40 | 2 | √ | 原则上提供不超过10门课程供学生选择 学生根据研究方向选修至少10个学分 (5-6门课) | ||
12030104 |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 40 | 2 | √ | |||||
12030105 | 地下水数值模拟 | 40 | 2 | √ | |||||
12030106 | 溶浸水文地质学 | 40 | 2 | √ | |||||
12030107 | 同位素水文地质学 | 40 | 2 | √ | |||||
12030108 | 水资源评价与管理 | 40 | 2 | √ | |||||
12030109 | 地质灾害分析与评价 | 40 | 2 | √ | |||||
公共选修课 | 素质教育课(第二外国语60学时2学分;科研技能类、人文素养类课程为20学时1学分;体育30学时1学分)和跨学科选修课(30学时1学分) | 4 | 至少4学分 | ||||||
补修课程 | 针对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由研究生指导教师指定 | 不计学分 | |||||||
必修培养环节 | 教学、科研实践 | 1 | 任一环节未完成将不能申请答辩 至少4个学分 | ||||||
文献综述 | 1 | √ | |||||||
开题报告 | 1 | √ | |||||||
学术活动 | 1 | ||||||||
毕业总学分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