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组建于上世纪90年代,2008年12月获批为国家国防科工局“十一五”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围绕“铀成矿理论与铀资源勘查技术”和“铀矿产品提取技术”两个研究方向,取得多项技术创新和突破,获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使我校跻身铀资源勘查与开发领域国内一流、国际先进行列。
(1)砂岩型铀矿地浸开采技术取得了多方面创新成果。研发出淡化少试剂地浸采铀新工艺,解决了高矿化度地下水铀矿床地浸开采严重化学堵塞的世界性难题。研发出高效生物地浸采铀新技术,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复杂硬岩铀矿生物堆浸技术工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开展生物堆浸技术攻关,研发的表外矿低成本微生物堆浸技术、人造酸性铀矿堆微生物堆浸技术等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创新了铀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理论。运用地球化学理论和同位素技术,将温泉成因与铀、金矿床成因相结合,创建了华东南铀、金成矿模式;提出了华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产出的一系列Ni- Mo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与重晶石矿床形成于热水沉积作用的新观点。
主持国家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核能开发等国家级项目近60项。发表SCI等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4部、教材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省部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10项。
主要成员
姓名 | 出生年月 | 学位 | 职称 | 研究方向 |
孙占学 | 1962.09 | 博士 | 教授(团队负责人) | 水文地球化学 |
郭福生 | 1962.12 | 博士 | 教授 | 区域地质 |
刘金辉 | 1961.08 | 博士 | 教授 | 铀水文地球化学 |
刘亚洁 | 1967.03 | 博士 | 教授 | 生物冶金 |
胡宝群 | 1965.11 | 博士 | 教授 | 地球化学 |
李江 | 1966.10 | 博士 | 教授 | 生物冶金 |
陈功新 | 1975.11 | 博士 | 教授 | 水文地质模拟 |
周义朋 | 1974.09 | 博士 | 副教授 | 铀溶浸开采技术 |
王学刚 | 1979.03 | 博士 | 副教授 | 铀溶浸开采技术 |
周仲魁 | 1980.09 | 博士 | 副教授 | 环境水文地球化学 |
黎广荣 | 1979.11 | 博士 | 副教授 | 铀矿地质、构造地质 |
陈留勤 | 1983.10 | 博士 | 副教授 | 沉积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