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关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巩固发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一环。7月3日上午,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水木青春”实践队来到庐山市海会镇开展生态环保知识宣传和环境质量调研。
实践队通过走街串户访谈、发放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到,彭山村曾是地势较低、三面高峰环绕的典型洪患村,汛期来临时水位猛涨导致河岸杂草丛生、洪涝灾害严重,不仅造成当地农业产业损失严重,也使乡村生态环境受到威胁。近年来,依靠洪患村镇工程项目整治、节水配套项目改造,“百村示范” “环境整治” “外墙立面改造” “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的实施,对全村基础设施进行大改造,彭山村人居环境有了极大改善。通过统筹规划旅游业、种植业、加工业三大板块,发展生态产业,做到了既要守住“绿水青山”,也要赢得“金山银山”。
队员通过询问当地村民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发现,乡村居民普遍有发展生态农业的愿望,也有意识地注意加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此同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相对严重,乡村居民生态环境知识普及有待加强,村民们生态环保意识相对还比较薄弱,社会利益追求与自然生态间的矛盾对立等问题依然存在。
为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队员们通过发放生态环境保护及垃圾分类投放宣传册,向居民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实践队将把此次的调研成果形成调研报告,总结海会镇彭山村在开展“厕所革命”、水利设施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的生态样板成功案例,探索在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间的矛盾、农村劳动力流失等方面问题的应对策略,探究落实现代化乡村生态治理理念、提升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能力和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优化路径,从而为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助力,在实践中服务乡村振兴。(图/栖霞新闻中心 文/黄振)
编辑:黄振 审核:陈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