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传承民间非遗瑰宝 赋能乡村振兴之路——“水木青春”实践队开展非遗传承保护与发展调研

发布者:黄振发布时间:2023-07-07浏览次数:98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水木青春”实践队于73日赴九江市庐山市海会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调研。

石来运转,磨谷传香

实践队前往海会镇彭山村采访了庐山市石磨锻制传承人张仁茂老先生。张老先生向队员介绍了石磨锻制的发展历史,并带领实践队队员前往石场参观石磨的原材料及制成品。在问及石磨锻制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时,张老先生说,他十几年来陆续收了几个徒弟,通过不断传承创新,希望能够将这项传统技艺发扬光大。石磨的打造倾注了工匠们的智慧和心血,折射了他们的人文情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石文化的尊崇。



庐山云雾茶,茶香飘天下

为促进“庐山云雾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传承与保护,实践队对九江市海庐茶博园研学基地企业总经理黄森林先生进行了深入访谈。在访谈中,黄森林带领队员参观了庐山云雾茶的制作车间,并介绍了云雾茶的制作技艺,展示云雾茶制作的完整过程。整个车间弥漫着茶香,实践队队员深深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折射出庐山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翰墨之韵,拓片之美

实践队来到白鹿洞书院了解庐山碑拓制作技艺传承现状。在参观过程中,白鹿洞书院的任师傅给队员详细介绍了庐山碑拓从上纸、敲打、上墨、抽取拓片的完整制作过程,还给队员们展示了碑拓制作的成品——拓片。拓片不仅能将文物上的字迹和文饰直接印制在纸上,还能把文物的形状拓印出来,呈现给人们清晰、真实、生动完整的文物原景在与任师傅中的交谈中,实践队队员了解到,解放后白鹿洞书院被列为省级保护遗址,工作人员从老一辈工匠们手中传承拓印技术,从而代代传承拓片工艺。队员们纷纷表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上,白鹿洞书院做到了保护有力、开发有度、传承有序。



在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中,水木青春实践队深入了解了庐山市海会镇的主要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以及非遗文化对当地文化赋能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作用,亲身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和一代代匠人的非凡匠心。实践队员们走入历史的长河,感受历史的熏陶,领略了前人们的风采,从中体会到了从古至今中华人民的伟大智慧。水木青春实践队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将此次的调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活动,成为助力非遗传承和保护的一员。(图/栖霞新闻中心  文/黄振 陈丽玉)


编辑:黄振  审核:陈井影